分類
創作者
圖南產業株式會社影音類型
照片創作內容指涉地點
圖南株式會社貢獻者
時間資訊
創作時間: 1947/12/01
地點資訊
創作地點: 雲林縣古坑鄉
時間分期
民國戰後時期上一張聘書是在昭和15年(1940)11月16日發的,而這張則是在昭和16年(1941)12月1日,兩張大同小異,不過這一張比較有價值,調薪2圓,從23圓增加為25圓。當事人是黃耕子,早在被聘為常夫前就在圖南株式會社工作,當時領的事日薪,而有這張聘書之後變成是領月俸。當時一個工作站就只有一個可以領月俸,也就是「常夫」的他,以現在職稱來說就是領班,差不多已經是當時教員的薪水。
一開始的古坑山區是林場,生產三菱株式會社造紙的原料。在三菱株式會社不堪虧損結束紙業後,才改組為圖南株式會社,並從巴西引進咖啡豆和種苗於昭和2年(1927)開始在古坑地區試種,而黃耕子就是在那之後進入到圖南株式會社工作,那一年他15歲。
日人最早大規模栽種地點是在荷包山的鴨寮尾,時間是昭和9年(1934),後來除了荷包山之外,還擴張到鄰近的高林園與高厝地區,有數百公頃,而負責栽種管理則是黃耕子。國民政府來台接收圖南株式會社,但對咖啡沒有興趣。當時咖啡主要輸往日本,台灣消費量不多,再加上戰後農民大量「圈地」,改種其他作物,因此日治留下來的咖啡園快速消失僅餘數公頃。一直到農復會決定興建咖啡工廠,黃耕子才又有機會回到最愛的咖啡林地中。
撰寫者
許逢麟資料來源
訪談自行整理